香港投资入户“重启”:2500万港币新门槛,真富豪的入场券?(2023最新版)
2023年12月19日,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宣布:搁置八年的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”(俗称“投资移民”)将于2024年中正式重启! 消息一出,瞬间引爆关注——毕竟,这是曾经无数内地高净值人群获取香港身份的“黄金通道”。但新规则下的“入场券”,分量已截然不同。
一、核心巨变:门槛飙升,玩法重置
1. 最低投资额:2500万港币起跳! 相比2015年停摆前的1000万港币门槛,新计划直接翻倍有余。这清晰传递一个信号:香港欢迎的,是真正实力雄厚的“资本大鳄”。
2. 投资范围:房地产彻底出局! 旧计划允许投资香港房地产(上限约700万港币),新计划则将其完全剔除。这意味着,想靠买房“曲线救国”拿身份的路,已被彻底堵死。
3. 投资标的“三选一”:钱只能往这些地方砸
金融资产: 股票、债券、基金、存款证等(占大头,至少需投一部分)。
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”专属投资组合: 港府将设立一个特殊基金池,专门投资于有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(如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等),投资额上限1000万港币。这笔钱,某种程度上带有“支持香港建设”的意味。
非住宅房地产: 仅限于商铺、写字楼、工业物业等商业地产(上限1000万港币)。注意:住宅彻底无缘!
二、申请资格:钱是基础,身份是门槛
谁可申请? 新计划主要面向两类人群:
1. 外国国民(拥有外国永久居民身份);
2. 中国籍但已取得外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士;
3. 澳门居民;
4. 台湾华籍居民。
关键排除项:内地身份直接申请者无缘! 这意味着,仅持有中国内地护照和户籍,而没有取得第三国永久居留权的内地居民,目前无法直接申请。 这是与旧计划(内地居民可直接申请)最大的不同之一。想参与?需先获得外国绿卡。
其他要求: 年满18岁、无犯罪记录、证明投资款为合法所得等是基本项。
三、流程与身份:七年“长跑”
1. 初步批准: 递交申请并初步获批后,获得在港逗留资格。
2. 落地投资: 申请人需在指定期限内(通常为获批后半年内),将不少于2500万港币投入许可的资产类别。
3. 续签模式: 以“2+3+3”年为周期续签(顶尖人才可获“2+6”年)。续签核心条件:持续持有符合要求的投资组合。
4. 转永居: 通常需在港连续居住满7年(主申请人及受养人),满足“通常居住”要求(非硬性要求365天不离港,但需以香港为主要生活中心),并通过审核,方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。
四、避坑指南:钱到位≠身份稳拿
投资风险自担: 2500万港币投入金融市场或非住宅地产,盈亏自负。港府不保本不兜底。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缩水,但续签时仍需维持投资规模。
“通常居住”是玄学: 虽无硬性居住天数,但需证明生活重心在港(如子女在港读书、本人在港工作或经营业务、主要居所在港、正常报税等)。长期离港或缺乏紧密联系,可能影响永居申请。
资金来源证明是硬骨头: 需清晰证明2500万港币为合法所得(如工资、分红、投资收益、出售资产等),过程可能繁琐且需专业法律/会计支持。
政策稳定性: 计划可能随经济环境或社会需求调整,存在不确定性。
五、重启背后:香港的“算盘”
争夺顶级财富与人才: 在亚洲乃至全球“抢人抢钱”大战白热化的背景下(新加坡GIP门槛也高达5000万人民币),香港此举旨在吸引真正的高净值人士及其掌控的巨额资本,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
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: 剔除住宅、增设支持重点产业的专属基金组合,意在引导资金流向股市、债市及对香港长远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创新领域,而非推高房价。
精准筛选,提质增量: 超高门槛和身份限制,本质是筛选“高质量”投资者,期望引入能带来长期价值(资金、商业网络、国际经验)的人群,而非单纯“购房客”。
结语:新“入场券”,值不值得抢?
新版的香港投资入户,是一张专为全球超高净值人士(且需持有外国永居)定制的昂贵门票。2500万港币仅是起点,后续的投资管理、在港生活融入、时间成本都是挑战。它适合:
资金实力极其雄厚,寻求国际化资产配置和身份备份;
业务或家庭与香港/大湾区有深度联结;
能接受7年规划周期及潜在风险。
对绝大多数普通内地居民而言,这道门暂时紧闭。是否值得为其先获取外国绿卡再申请?需综合自身实力、需求、风险承受力及替代方案(如优才、高才通计划)慎重权衡。香港身份的光环犹在,但通往它的资本路径,已然升级为一场顶级玩家的游戏。
> 注:本文基于2023年12月公布的政策纲要,具体实施细则(如专属基金组合详情、申请开放日期等)有待港府后续公布。申请前务必以官方最新指引及专业法律意见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