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刷到香港的街头、风光、美食,是不是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?从王家卫电影里的流光溢彩,到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,再到那种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独特都市氛围,“香港”两个字,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。
于是,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浮现在很多人心头:我想成为香港居民,这个“香港居民申请”,到底要怎么走?是不是像我听说的那样,要么是富豪掷千金,要么是奥运冠军、诺贝尔奖得主?我们这些普通的专业人士、白领、毕业生,就彻底没戏了吗?

今天,我就想和大家掰开了、揉碎了,聊聊这个话题。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资讯搜集、材料准备全过程,并最终成功获批的“过来人”,我想告诉你:成为香港居民的渠道,远比想象的要多元,门槛也并非高不可攀。普通人,机会一直都在。
核心思路:香港想要什么样的人?
在开始之前,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个底层逻辑:香港设立各类人才引进计划,根本目的是什么?答案很简单:为了保持和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,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。
这意味着,只要你具备香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、知识、潜力或资本,你就是他们欢迎的对象。它本质上是一场双向奔赴的“人才招聘”,而不是一场遥不可及的“资格筛选”。理解了这一点,我们再看下面的具体路径,就会清晰很多。
主流途径盘点(干货版)
香港的输入计划五花八门,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,真正值得关注和申请的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“王炸”项目上:
1.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(QMAS)—— “优才计划”
这是目前最火爆、最受关注的途径,没有之一。它没有雇主聘用要求,说白了,是“主动出击”,告诉香港:“我很优秀,你们需要我吗?”
优才计划采用两套计分制,你可以任选其一:
综合计分制: 90%以上申请人的选择。它从年龄、学历/专业资格、工作经验、语言能力、家庭背景等五个维度对你进行打分,满分245分,及格线是80分。
划重点:
年龄(最高30分): 越年轻分越高,18-39岁是黄金档。
学历(最高70分): 博士/两个硕士学位=40分,学士/硕士=20分。如果是全球百强名校毕业,再加30分!
工作经验(最高75分): 10年以上工作经验,含5年高管经验,可以拿到40分+15分。如果你有2年以上的国际工作经验,还能再加15分。
语言能力(最高20分): 中文(普通话/粤语)+英文,是标配,可以轻松拿到20分。
人才清单(新增王牌!30分): 这是优才计划的“超级Buff”。如果你的专业属于香港政府公布的“人才清单”列表(目前涵盖金融、IT、法律、建筑等13个专业领域),可以直接加上这宝贵的30分。这几乎是获批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成就计分制: 这是为顶尖人才准备的。要求你获得过奥运奖牌、诺贝尔奖、国家级/国际级重大奖项等。分数只有0分和245分两种,符合即获批。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可以了解一下,但不必苛求。
我的解读: 综合计分制的设计非常科学,它鼓励的是年轻、高学历、有国际视野、具备香港急需专业技能的申请者。即使你背景平平,但如果在某一领域有超过5年的深耕,同样有机会达到80分。现在,优才计划已经取消了年度配额限制(2023-2024年),并且审批流程大大简化,这正是申请的黄金窗口期。
2.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(ASMTP)—— “专才计划”
如果说优才是“自由恋爱”,那专才就是“包办婚姻”。它的核心前提是:你必须已经获得香港本地公司的聘用。
具体要求如下:
1. 申请人具备香港缺乏或无法即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2. 获得香港雇主聘用,且该职位是本地人难以胜任的。
3. 薪酬福利须与当时香港市场的专业水平大致相若。
我的解读: 这条路非常直接、确定性高。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在香港有分部,或者你通过求职网站、猎头找到了一份香港的工作,那么就可以沿着这条路走。它的审批速度通常比优才更快,因为有了雇主背书,你对于香港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。对于在IT、金融、工程、教育等领域有扎实经验的职场人来说,专才是一条非常稳健的康庄大道。
3.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(IANG)—— “学生通道”
这是给年轻人最好的礼物,也是香港“抢未来”的体现。
如果你在香港本地读全日制学位: 毕业后,可以无条件申请一年(现已延长至两年)的IANG签证留港,寻找工作。工作不限行业、不限薪资,找到后即可续签。
如果你在香港以外(包括内地)的顶尖名校毕业: 只要符合指定条件,也可以申请IANG签证来港找工作,同样给予一年的缓冲期。
我的解读: 这绝对是“性价比最高”的路径之一。花一两年的时间在香港读个硕士,不仅能提升学历、开阔眼界,还能直接获得留港工作的“入场券”。很多内地生正是通过这条路,顺利地在香港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并最终拿到永久居民身份。
4.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(CIES)—— “投资移民”
2024年,这个沉寂多年的计划重新启动。简单粗暴:只要你在香港投资指定的金融资产(如股票、基金、债券等)达到3000万港元,就可以申请来港。
请注意:
投资不包括房地产。
需要证明资产是合法拥有的。
审批通过后,也需要在港“通常居住”7年才能转永居。
我的解读: 这是为高净值人士量身定制的通道,与我们讨论的“普通人”关系不大,但列出来可以让你对香港的引才策略有一个全貌的了解。
几个必须澄清的误区
1. 误区一:一定要会粤语吗?
答: 不是必须。在评分标准里,能说粤语只属于“中文能力”里的一小部分,能说普通话同样算数。英语好反而是更重要的加分项。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,绝大多数商业环境都以英语为主,日常工作生活用普通话和英语完全没问题。
2. 误区二:申请是不是要花很多钱?
答: 优才、专才、IANG的申请费本身并不高(几千港币),主要成本在于后续的安家和生活。相较于某些国家的投资移民,香港的人才计划对普通家庭是极其友好的。
3. 误区三:获批了就是永居了?
答: 这是最大的误区! 所有这些计划获批后,你获得的是“香港居民身份”,持有的是香港身份证。你需要以香港为主要居住地,连续居住7年之后,才能申请成为“香港永久性居民”,获得那张三颗星的身份证和特区护照。这7年的“通常居住”要求有一定弹性,但绝非可以完全离境不管。
写在最后: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
聊了这么多,你可能还是有点懵:我到底该选哪个?
很简单,问自己三个问题:
1. 我的年纪、学历和工作经验,优才打分有优势吗? 如果优势明显,特别是符合人才清单,那就大胆尝试优才。
2. 我有没有能力和渠道,在香港找到一份工作? 如果有,或者你所在行业香港很缺人,专才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3. 我是否还年轻,愿意花时间再读个书? 如果你是应届生或工作不久,IANG是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绝佳机会。
香港居民申请,说到底,是一场基于自我认知和规划的长期战役。它不难,但需要你认真准备材料、精准定位、耐心等待。它不再仅仅是富豪和天才的特权,而是向所有有梦想、有能力的普通人敞开的机遇之门。
这座城市的快节奏、高压力和无限可能,都在等待着你来亲自体验。与其在屏幕前羡慕,不如现在就开始,研究官网的政策,计算自己的分数,更新自己的简历。
香港的大门,或许比我们想象的,要更敞开一些。

